一、概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组建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成立未来技术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合署办公。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25人,95%具有博士学位。学院设有人工智能、信息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气科学(智慧气象)五个本科专业,拥有“人工智能”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方向)专业硕士授权点,形成了涵盖本、硕、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人工智能专业是教育部2019年批准设置的首批35个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之一,信息工程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人工智能学科是“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推进产教融合,大力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相继于2020年6月和2021年12月获首批省级重点建设产业学院和首批国家级产业学院。
二、党建引领,培育新时代人才
学院党委坚持“五个聚焦”带动“五个推进”提升“五个力”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擎”助推学院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一是聚焦政治引领,提升思想领导力。推进人工智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强化对人才培养、教材选择、学术活动等办学问题的政治把关。二是聚焦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向心力。推进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强化“第一书记”管理,培育基层党建“领头羊”。三是聚焦服务大局,提升政治执行力。发挥关键少数“头雁效应”,党建引领产教“真融真合”,协同育人“同心同向”;强化“关工委”工作建设,紧扣中心“落实落细”。四是聚焦内涵建设,提升核心战斗力。推进产业学院建设,通过党建领航,彰显智能工科特色;党建带动,深化多方协同创新;党建赋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是聚焦提质增效,提升创新发展力。推进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新增人工智能产业拔尖班、“人工智能+大气科学”双学士学位班、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特色教学班。
2024年学院人工智能系教工党支部获批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学院党委“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校企联建协同育人”获全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学院党委2022年获批校级“标杆院系”,人工智能系党支部和元宇宙工程系党支部获批校级“样板支部”。2023年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建工作创新奖、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校优秀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等。
党建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三.多维并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引育结合,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学院通过全方位、全时、全球引才打造卓越的师资队伍。通过传承与帮扶,为骨干教师提供参与重大项目和对外交流的机会,海外引才成效显著。近三年,8名新教师通过“直评”通道获得高级职称。
(二)产学联动,拓展专业发展模式
2023年,依托大气科学特色学科新设智慧气象专业培养方向;依托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组建人工智能产业拔尖班。2024年,成功获批“人工智能+大气科学”双学士学位。通过学科交叉,产学联动,助推气象领域高端人才培养。
产业学院拔尖班助力引领专业发展
(三)产教融合,推进课程教材建设
大力推进新工科课程、校企共建课程、产教融合课程和产教融合教材建设。近年来,获批4门课程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获批3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了10门校企共建课程、4门校级产教融合课程和7部校级产教融合教材。此外,新增了30多个跨学院使用的校企项目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
以实践为重,以项目和赛事为抓手,以产业链为导向,促进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学院教师先后获得教学成果奖4项。
产教融合型课程和教材建设
(四)双重驱动,推进创新创业实践
从学生入学伊始,学院便着手培养其创新创业的潜质,通过与产业导师的深度对接,激发他们对科研的热情与实践的才华。在竞赛方面,学院承办了多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包括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等。截至目前,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双创奖项共计320项,其中I类竞赛省部级获奖3项,II类竞赛国家级获奖174项,II类竞赛省部级获奖112项,其他类型竞赛获奖31项。先后获华为ICT大赛全球奖一等奖、全国一等奖,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蓝桥杯编程竞赛全国一等奖等。
多方协同推进创新创业实践
(五)优势培育,赋能国际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学院教师大部分有出国留学的优势,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学院积极参与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部署。深度对接学校与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的合作。共建南信大沃特福德学院,并承担了人工智能专业和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模位居全校前列,留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屡斩获奖项。
学科优势赋能国际化办学
(六)多方协同,强基固本为国育才
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学院紧紧抓住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坚持“五聚焦”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学院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提升。聚焦思想引领,把稳学生工作“航向标”。聚焦强基固本,稳住学生工作“压舱石”。聚焦内涵建设,把牢学生工作“定星盘”。聚焦协同育人,共绘学生工作“同心圆”。聚焦“提质增效”,奏响学生工作“主旋律”。
企业文化熏陶和学风建设联动
四、结束语
近年来,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以坚定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的立身之本,在建设一流特色新工科学院新征程中行稳致远。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加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全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实施立德树人争先工程,着力打造学院特色的“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工作矩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将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新形势,党建引领强根基,产教融合促发展,专业发展紧前沿,质量保障固成效。迎接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凝练特色学科发展方向,深耕智慧气象、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三大领域,为学院未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筑高平台和夯实基础。通过构建全面质量保障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未来需求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