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 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正创新促发展 ,凝心铸瑰育英才

发布者:李亚坤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于1960年建校之初成立的马列室,2012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01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23年获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并正式招生,现已实现本硕贯通式人才培养。2015年、2022年连续获批“十三五”、“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于2016年、2018年、2020年、2022年连续获批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发展历程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始终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这一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标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硬道理,聚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创新开展“党建+”五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党建+”五大工程             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一、凝心铸魂,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将为全体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要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形成“规范+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规范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坚持质量立院,推进挂牌授课,实现优课优酬,打造思政精品课程。成立教学督导组,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了“运行-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管理闭环,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良好。近五年,张天勇教授入选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获省级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

学院教师获省教学比赛特等奖

以行业特色为引领,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理论学习和行业实践相融合、系统培养与文化浸润相融合,促进行业高校思政育人模式创新。

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同时,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子,线上线下互动,建设“一院一品”,实现系统教育与点状浸入相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学院建成《红色经典与信仰史话》《中国之治—走向强国时代的大国治理》等国家一流课程 2 门,《行走的“四史教育”》等省级一流课程3门,相关成果被《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媒体广泛关注。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坚持理论学习和行业实践相融合。组织学生赴南极、青藏高原科考,参与航天气象保障,远赴高山海岛、基层台站,在岗位锤炼中感悟理想信念。学院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引领行业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引领,行业使命担当: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的南信大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系统培养与文化浸润相融合。拓展教学时空,把“课堂”搬进校史馆、气象博物馆、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钢铁集团等,在场景感化中激发共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夏海燕讲述“南京长江大桥精神”        南京长江大桥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二、专兼结合,建设思政“大师资”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院严格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个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多元协同、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为中坚、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学梯队。

学院专任教师的博士化率为85%,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实现博士化。专任教师中有8人曾赴海外大学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等省部级及以上各类人才工程34人次。学院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邀请气象领域、具有军旅背景的教学名师参与思政教学,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气象思政、军旅思政等特色品牌。

各类人才工程

校外专家聘任

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实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遴选优质师资,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班级配备班主任。推进“五个一百”工程,深化与省内优质中学的交流合作,聘请校外中学教学名师参与专业建设和师范生技能培养。

 校长班主任召开班委会

“五个一百”工程

学院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协调教师教育学院等相关学院师资力量,邀请校外中学教学名师,形成一支由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任课教师共同发力、协同育人、专兼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三、学科领航,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平台高,科研实力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十三五”、“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成绩持续攀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行“团队+项目”“规范+特色”“独立探索+联合攻关”的科研模式。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或特色领域,组建相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引导独立探索,实现有组织化科研和个体化科研良性互动,以重大项目引领科学研究跨越式发展。近五年主持《中华文明的演进道路与内在机制研究》等国家重大项目3项,国家重点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项,部省级项目75项,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14项。学院充分利用学科平台高、科研实力强的优势,为每位学生配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经典著作,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院积极邀请名师大家开设科技与人文素养讲座、“四有”成长论坛等,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开拓学术视野,不断夯实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光明日报》理论文章

时空对话-百年前周恩来的求学之路

四、专创融合,搭建实践实训“大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大思政实践育人成效彰显。学院获批江苏省高校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示范项目,引领周边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联动。积极推进优质实习基地建设,与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江苏省档案馆、六合区委宣传部、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葛塘街道、九龙中学、十四化建等签署合作协议,构建校地育人共同体。

         

 省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示范项目                  与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合作共建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了一支由专家导师与核心志愿者组成的理论宣讲团——“星火宣讲团”,聘任校内外教学名师、杰出校友、全国劳模等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以“青马工作坊”为平台开展集体研学,以“南信大马院·青年说”“星火讲堂”为载体开展理论宣讲。团队成员被江苏省档案馆等多家单位聘为“青年讲师”“理论辅导员”。团队每年累计宣讲1000余小时,获得“千马廿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省级以上表彰20余人次。

坚持专创融合,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院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帮扶。近年来,《“争气桥”之魂:南京长江大桥精神的淬炼与传承——基于百位“大桥人”群体记忆的访谈调研》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党建筑魂,钢铁报国——探寻南京钢铁集团高质量发展的65年蝶变之路》,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努力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58731094
邮件:shpg@nuist.edu.cn
Copyright©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 备05007124号-1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187号 NUIST备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