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流特色“智绘”人才

发布者:李亚坤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75

一、概述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溯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设置的气候学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2006年组建遥感学院,2014年更名地理与遥感学院,2017年成立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学院拥有自然资源部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江苏省数字测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专硕)3个硕士学位点和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3S集成与气象应用2个博士学位点。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中国内地高校2023年排名中,测绘科学与技术位列第11名、遥感技术位列第10名。

学院设有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2023年设置遥感科学与技术(航天宏图实验班)。测绘工程专业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3年软科专业全国排名中,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位列第2名、A+等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第12名,测绘工程专业位列第13名。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以上,就业落实率95%以上。

二、学院党委高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学院始终坚持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一流特色研究型学院”建设目标,着力培育遥感测绘类专业人才。学院党委每个学期都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到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以及学院中心工作重点予以研究部署。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保安全”政治核心作用,把立德树人贯穿办学治院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融合。近三年,学院党委入选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首批创建单位;遥感系教工党支部获批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并于2024年通过验收,入选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荣获“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测绘教工党支部获校先进基层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获校“最佳党日活动奖”,2024年作为全校首个本科生党支部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和第二党支部荣获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

学院党委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组队分赴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开展共建联学,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与专业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院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能力。

院党委组织赴省农科院、省测绘工程院共建联学

学院党委扎实推进育人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立足岗位角色,服务学生成长系列活动,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有效提升班级建设与学生管理的精细度。开展教工党支部、学生团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助力于学生成长成才。

院党委开展班主任培训、党团结对共建

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学院党委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课程思政主题班会、专家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

院党委组织“课程思政”系列活动

三、扎实推进闭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落实OBE理念,明确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并通过闭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加强持续改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具体举措包括:

(一)完善制度建设

在学校相关制度的指导下,制定了学院有关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构建了健全完备、闭环运行的多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机制。

闭环运行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开展监控评价

以学生能力培养评价为核心,以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价为抓手,建立各教育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通过听课记录、问卷调查、机构评估、教学视频记录等信息化手段,按照一定时间周期,从学生、同行、家长、用人单位等途径收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信息。

(三)强化反馈改进

通过系列评价过程,将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反馈至任课教师、课程组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学院教学委员会,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进行合理改进,再进入下一轮的教学环节评价,形成了闭环运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经过持续努力,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与落实,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四、践行OBE理念,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外引内培,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拥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海外优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称号20余人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98.15%,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为75.86%,具有企业或行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为62.07%。

学院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组建课程组、教学团队,成立基层教学组织。组建了遥感基础理论、遥感数据处理、遥感应用实践、基础测量技术、卫星定位导航、摄影测量与遥感、GIS基本理论、地理工程软件开发等教学团队,“遥感原理与气象应用”获批为校首届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院围绕学科与专业发展,深入分析师资队伍学科背景,不断凝练优化科研方向,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主要方向包括、行星探测遥感、遥感数据智能处理、大气海洋环境遥感应用、环境遥感与气象应用、全球变化与灾害遥感、现代测量数据处理。近3年,学院共承担了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到账科研经费4108.65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19篇,授权发明专利63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6项。

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近3年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与一等奖各1项,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部分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证书

(二)凝练内涵,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针对测绘类专业学科交叉与发展快速的特点,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践行OBE理念,转变教育重心、拓宽教育内容,通过“打造一流师资、重构知识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设教学资源”等举措,努力实现学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思政融合,构建了“四维深化、四元融合”的面向智能时代复合型创新“智绘”人才培养模式。

一流特色“智绘”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条件等各个环节的内涵建设。邀请院士、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进行献言献策,并为本科生做前沿或应用学术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航天宏图等单位专家来院交流

李建成院士等专家开设学术讲座

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实践技能具有较高要求。学院各专业不断加强校外各种交流,在测绘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选派学生赴实习基地开展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与中铁九局一公司、飞燕航空遥感签约产学研基地

学生赴上海华测导航、南京航天宏图等单位实习实践

(三)践行“立德树人”,建设一流课程与特色教材

近三年,学院教师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混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与教学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共建设校级及以上一流课程6门,其中《GNSS气象学》获批为国家一流课程,《遥感原理》获批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获批为江苏省一流课程。

多种形式结合建设一流课程

《GNSS气象学》获批为国家一流课程

在课程建设中,围绕9门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情况

类别

名称

年份

“课程思政”教改项目

《遥感原理》课程思政示范课研究与实践

2020

优秀“课程思政”教案

《灾害遥感》

2020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大地测量学基础》、《微波遥感》、《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2020

《地图制图学基础》、《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字摄影测量I》

2021

《GNSS气象学》

2022

《遥感原理与应用》

2023

近三年,专业教师作为主编共出版教材5部,其中省级重点教材3部。

近3年出版的江苏省重点教材

(四)聚焦教学痛点问题,加强教学改革研究

近三年,学院获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17项,其中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获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各1项。

近3年获批的校级以上教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年份

1

面向新工科的行业特色高校遥感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

2019

2

测绘类专业“智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

2021

3

基于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

2022

4

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研究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专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22

5

面向新工科的一流气象特色测绘工程专业人才校企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0

6

基于互联网平台下《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

7

智能时代测绘地理信息类人才校企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

8

新工科背景下测绘遥感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

9

无人机不动产测绘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

10

GNSS气象探测虚拟仿真实验室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

11

融入PIE元素的“遥感原理与应用”一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

12

气象灾害地理信息工程实验室建设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

13

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大数据分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1

14

《大地测量学基础》一流课程建设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2

15

PIE 辅助下热红外遥感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4

16

聚焦行业赋能学生,高校特色专业新工科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改革与实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4

17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4

2021年立项的省教改项目结题证书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

学院一贯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负责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投入经费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资助,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学习交流空间。

多层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

近三年,本科生承担各类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6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赛一等奖、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特等奖、江苏省高校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等,连续5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部分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与获奖成果、证书

(六)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学院努力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过硬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时代人才。学院立足工科特色,依托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双创竞赛以及志愿服务等工作,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本科生参与中国青年遥感辩论赛与暑期实践调查活动

省级三好学生、先进班集体获奖证书

五、结束语

国家“一带一路”与“碳中和”等重大战略、自然资源与气象等重点行业、“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需要,对测绘类专业人才需求强劲。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将以本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办学宗旨,围绕新工科发展内涵,不断强化学科特色与专业内涵建设,深入践行OBE理念,持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将学院建设成水平一流、特色鲜明的遥感测绘类人才培养高地。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58731094
邮件:shpg@nuist.edu.cn
Copyright©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 备05007124号-1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187号 NUIST备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