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 集成电路学院:集智润芯,双创领航,凝芯聚力,追求卓越

发布者:李亚坤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166

集成电路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化以本为本,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构建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传承气象精神,开拓创新发展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起源于1972年成立的大气探测教研室电子教研组,2002年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开始招生,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019年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方向师资为基础,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并招生,是省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设置集成电路工程方向招生,2022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专业。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培养“新工科”集成电路拔尖创新人才,2023年正式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并独立运行,2024年获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设置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二级博士点,与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共建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学院。

二、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党建与时代新人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等业务工作深融共促,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治理体系

明确议事规则、权责分工和内设机构,构建高效治理体系。学院成立以来,先后召开12次党政联席会议和9次党委会会议;制定出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集成电路学院教学与学风督导工作实施办法》《集成电路学院创新创业竞赛负责人遴选与管理办法》等基础性文件和管理制度;确定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平稳转入近30名教职员工,完成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群负责人、院级督导、学业导师的聘任和科研团队实验用房分配等工作;完成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上线,不断塑造学院高品质形象。

(二)强化思政教育、构建“大思政”格局

搭建思政育人体系,探索“日常教育+主题教育”“线下教育+网络思政”新模式,学院党政齐抓共管、思政队伍具体落实、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持续提升铸魂育人新成效。按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修订2023版和2024版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效果纳入教学评价指标,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不断创建契合学院学科特色的育人活动项目,如学术论坛“集成大家说”、学子榜样先锋“集成之光”、学生励志成才“自强芯人”、学生活动“集中生智”、“集成训练营”等。强化思政教育,提升育人育才实效。

(三)坚持德能并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建强教师党支部,使其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牵头负责新入职教师教育培训,上好涵养师德师风“第一课”。坚持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传递师德师风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组织学院教师收看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直播活动。选树身边典型,组织学院在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竞赛指导、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讲述躬耕教坛、爱岗敬业的事迹,用身边人和身边事诠释师德内涵。积极发掘师德典型,推荐参加学校的评选表彰活动,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支部党员中,冒晓莉获评2022年度校师德先进个人,张加宏获评2022年度校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陶治被授予校青年五四奖章。

三、注重内外联动,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教育质量评估等渠道,以新一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优化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构建覆盖培养过程全要素的质量标准体系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引领,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全要素的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了覆盖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设置与建设、课堂教学、考试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践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依托学校管理体系,学院进一步健全各项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严控教学环节,有力地保障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学院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定期研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推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学院领导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调研、听课,健全完善学院教学督导、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结对帮扶等制度机制。发挥学生自治作用,组建“学业帮帮团”,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严肃考风考纪,强化宣传教育,建立考场巡视机制,严查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考场秩序井然,树立优良考风。

(二)坚持多元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全方位的质量保障队伍

学院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和学生教学管理信息员等质量监控队伍,落实了教学检查常态化、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化、教学督导工作精细化。在深化教学改革、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明确以导为主、督教与督学相结合的方法和定位,开展自主式教学督导。学院督导组积极参与本科课程教育质量的监督与教学档案材料的检查评价,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培训,学术交流等,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对端正教风、学风,加强师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学校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每学期召开教学座谈会,接受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监督,强化全程监管。

(三)建立从督导评估、监测分析到反馈改进的运行机制,构建质量保障的闭环

对教学全过程进行“闭环质量监控体系”监控。强化教学督导的反馈与结果的运用,建立评教结果统计、反馈与运用机制。开展经常性检查,及时反馈给教师,通过教学自我评估、网上评教、督导随查、教学统计、回访反馈等机制确保教学效果最优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采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政策,狠抓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教学投入,对教学名师、教学成果、精品课程等实行奖励和表彰,激励和引导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研反馈机制,通过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及在校招期间与招聘单位交流等方式,多方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注重收集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学院目前已经制定了《集成电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集成电路学院课程教学综合评价标准(试行)》、《集成电路教学与学风督导工作实施办法》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20余项,为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坚持凝心聚力,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一)内培外引,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学院大力推进高质量师资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引育工作,通过学术媒介、学术会议、信息推送、公开招聘等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团队带头人。设立集成电路人才招聘特区,引进具有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占比不少于30%。与企业合作共享兼职教师,例如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确保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不少于50%,形成了“德能并举、岗位主导、产教融合、科创融合、专创融合、理实一体”的师资引进和培养模式,在集成电路相关的材料、器件、电路和系统等方面形成人才聚集优势。

学院依托“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了涵盖江苏省“青蓝工程”,“全国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宝钢奖教金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的教师团队。现有教职工近40人,专任教师34人,博士学位100%,境外学术经历70%。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0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拥有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等省部级人才20余人次,是一支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

(二)深化内涵,不断强化专业建设

学院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预备案)本科专业、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传感器与现代气象装备省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专业,所在的工程学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中电飞腾产业班)专业为物联网智能终端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专业和产教融合示范特色专业。本专业以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为基础,以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应用”全链条。

深化集成电路学科内涵,加强产教融合建设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协同培养高水平集成电路工程人才。学院与企业在平台机制、教学课程资源、产学研项目、师资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开展了深入专业建设合作。例如,与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设有“中电飞腾”本科生产业班,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设有研究生“飞腾菁英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协同育人包括系统能力提升课程、创新能力实践项目、飞腾学生俱乐部等多种形式,举办江苏省研究生“国产CPU应用创新设计”暑期学校,校企导师共同授课、由公司提供认证证书。

学院设有集成电路教学实验中心,拥有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实验室、集成电路综合测试实验室、集成电路封装实验室、微电子应用创新与实训实验室,相关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经费近1500多万元,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课程创新

学院按照“科创融合、产教融合、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思路, 实行专业、企业“多元”培养制度。依托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标准、课程、教学内容、考核评价、平台建设、项目设计和师资;构建了贴近产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体系,创设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顶岗实习” 的教学模式;与华天科技、飞腾等合作企业共同建设一批典型工作任务导向、模块化课程,推行 “课训赛研”的一体化培养模式。获国家和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与集成电路行业交叉融合的特色课程和精品教材,结合企业项目和问题,以点带面,模块化建立专业课程群和案例库,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拥有《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程创造学》、《氮化镓Doherty功率放大器》等省部级精品教材。多方共建的专业实验室配备最新的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工具,采用VR/AR技术模拟复杂的集成电路工艺制造流程,科创融合,形成“科研教学两用”的实验室建设体系。

(四)赛教结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设立创新创业教学中心和工作小组,积极拓展科技创新与实践平台。以项目为驱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推动师生参赛。加强与校外科研院所和企业实习、实践和就业基地共建,为学生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平台,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的提升。近年来,学院共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教学奖励及荣誉称号20余项。

学生获“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企业杯赛最高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总决赛一等奖等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14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9项。

(五)全球视野,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扩大对外合作“朋友圈”,校领导率团出访海外,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资深专家,给予编制,高校与企业联合使用;提供学生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如短期研学项目、国际比赛、国际会议等,设立中外合作导师,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留学服务,确保学生留学比例不低于15%;深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在学院内部开设双语课程,引入外国专家进行全英文授课等。

(六)卓越发展,促进育人实效提升

学院在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MEMS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智能传感器芯片与信息处理、电子封装与应用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些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Small,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IEEE Sensor Journal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多件,承担国家行业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技创新项目、国防科技“引领”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以及30余项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总经费超4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学院坚持“厚基础、强实践、宽视野、善创新”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将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采用“课训赛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双导师”协同育人,重构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以及实践课程体系,在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结合学院教师的研究方向,依托大气科学特色学科,聚焦产业问题,如MEMS传感器芯片等系列气象芯片与射频集成电路领域,建立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并建立与企业共享科研资源的机制,为学生提供从芯片设计到流片再到封装的全链条资源,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在科研和教学深度融合中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消转入集成电路学院的专业人数/比例限制,为专业培养提供更广阔的人才基础。加强学生、导师以及企业的合作交流,瞄准企业重大需求,并结合教师科研背景,校企联合协同攻关,卓越培养学生的同时解决企业需求,最终实现成果转化。近两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升学率近40%,就业率96%以上,出国深造5人。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100%,平均年薪资达 40万。

五、结束语

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集成电路学院建设获得了学校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实施人才特区政策,构建集成电路全链条科研创新共享平台,打造产科教融合团队,持续推进国际化。当前我国工程科技领域还存在诸多瓶颈难题,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强化以本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集成电路领域前沿科学问题与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亮化研究特色,引领学科内涵发展,深化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力争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持续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着力建设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集成电路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58731094
邮件:shpg@nuist.edu.cn
Copyright©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 备05007124号-1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187号 NUIST备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