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统计学院下设3个系、1个公共数学教学部,目前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应用统计学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3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应用统计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共建有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有江苏省应用数学中心、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数学教育实验中心”、江苏省系统建模与数据分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数学学科先后入选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也是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厚重的历史积淀基础上,培养出了以国家特聘专家(邹晓蕾、刘征宇、朱杰顺等)、国家优青(赵海坤等)、欧美终身教授(赵以强、余军等)、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青年专业官员(何光鑫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保持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一、德育为先,培养胸怀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1.加强党建思政建设
学院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师德成长论坛、党建活动等,提高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学院党委结合学科特点,浸润鲜明的气象文化,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改进党建思政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引领促进本科教育教学的整体提升。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教工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培育创建单位,公共数学教学部教工党支部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获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1项,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1项,获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重大项目1项。
2.加强学生支部建设
学院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创建四强党支部为抓手,坚持党委委员为学生讲党课、教师支部联系学生支部等,创新实施“七个一”工程,打造学习型、规范型、服务型、样板型支部,挖掘学习典型、树立学习榜样。组织学生开展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志愿帮扶服务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成了党建工作扎实、特色鲜明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营造了以党建带动育人、以党建促进育人、以党建强化育人的良好氛围。1名学生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名学生获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个班级获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多名同学获评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
3.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积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生年级及专业特点,系统梳理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采取符合学情特点和课程特色的教学方式,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家精神、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等元素,通过感知、感悟、感化等情感渲染来达到思政教育培养目的,润物细无声。近三年,学院获批省级思政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1项。
二、创新驱动,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卓越数学人才
1.重视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探索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模式。定期修订培养方案,通过用人单位调研、在校生座谈、专业教师研讨、同行专家论证等,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社会与行业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坚定不移推进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自2020年以来,学院教师获评省教学名师1人,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5部,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改课题5项,获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数学基础课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 2项。
2.以学科竞赛和项目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项目驱动、创新赋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挑战杯”“互联网+”、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创新、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等能力,近三年取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国赛银奖1项省赛二等奖3项、“挑战杯”大赛省赛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2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Outstanding奖2项Finalist奖14项、获大学生数学(专业组)竞赛国赛二等奖3项,获2011年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
3.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学院与企业广泛合作,“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四链融通,形成基于产业链人才生态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战略布局。与省市统计局、东软公司、平安保险、沪士电子等企业联合创建专业创新实践实习基地10余个,共建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专业课程,联合指导创新实验和毕业设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机会。
学院重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鼓励和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课题组,参与课题、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能力。近五年,学院教师年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获批建设江苏省应用数学中心等多个省级平台,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条件。近三年,本科生参与发表北大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0余篇,2021级本科生张韵卓以第一作者在中国数学会T2期刊Z. Angew. Math. Phys.上发表论文1篇。
三、多方协同,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学生培养和创新实践培养环节中,“学院、基地、平台、企业、会议”五方联动,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实践成效。依托数学与统计学院,以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数学博士后流动站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基础专业知识理论体系;以江苏省应用数学中心为重要基地,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依托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省级数学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等平台,整合数学类实践课程和行业类实践课程,开发开设交叉学科实践课程;定期进入相关企业调研学习,使学生及时了解技术之急行业之需,反馈和反哺课程教学;定期组织和参加各类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创设情境使学生跟踪学术前沿。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1位教授班主任,为每位学生设计个性化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制订专业学习和研修计划,随时提供专业和学术方面的指导,全方位护航学生专业能力快速成长;为每个年级配备1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辅导员,贴近学生身心,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加强对拔尖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每个学生宿舍配备 1 名青年党员博士,实行党员博士定期进宿舍制度,为学生学习、生活、竞赛、学术等方面提供更加细致全面的指导。
四、结束语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进,一系列“卡脖子”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也迫切需要形成学科交叉合力。未来,我们将顺应社会多元化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顺应国际国内数学与统计学发展趋势,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优化建设布局,在立德树人、师资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力争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