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
学校的师资培养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建校之初,主要为兰州气象学校、北京气象学校、南昌气象学校输送了大批的气象专业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校开设师资班,为地方高校培养基础课师资队伍。
2018年,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江苏省出台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均明确提出要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文件精神,学校积极响应高水平大学办师范的号召,响应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主动担当作为,于2018年11月在全省率先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学院高起点发展,实体化运行,各项事业高质量推进。
二、风华绽放 硕果累累
2023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组织高水平高校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人才。我校成功入选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是江苏省4所入选高校之一。2024年1月10日,《中国教师报》在头版以《南信大:理工大学如何办好师范专业》为题,整版报道了我校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教师教育学院持续用好学校优势资源,强化校地合作,与时俱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擦亮南信大基础教育名片。
学校自成立以来,为教育事业输送了数以千计的各级各类师资人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近十年输送教育系统本科生1055名、研究生591名。
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优秀代表
姓 名 | 工作单位 | 职 务 |
高建君 |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 校长 |
蔡 军 | 常州市清潭中学 | 校长 |
包勤东 | 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 | 校长 |
李铁军 | 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学 | 校长 |
许冬红 | 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 | 副校长 |
王继清 | 南京市溧水县云鹤中学 | 副校长 |
朱双才 | 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 副校长 |
沈文平 | 泰州市泰兴大生初级中学 | 副校长 |
黄明柱 | 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 | 副校长 |
冯剑波 | 常州市金坛区第三中学 | 副校长 |
戴建军 | 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中学 | 副校长 |
路 云 | 常州市勤业中学 | 副校长 |
三、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教师教育学院现有教师党员40人 学生党员160人。学院现有4个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书记为“双带头人” ;党员占比7%。院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制定《南信大教师教育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等;
各党支部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学生党员积分考察细则(本科试行);
积极开展党日活动,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最佳党日活动。
四、优质师资 护航成长
学校聘请知名教育专家与教育管理者组建教师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在深厚的师范教育传统与师资培训基础上,统整全校教师教育师资力量,集聚全校教师教育资源,为师范生培养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和课程资源。
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理论系、课程与教学系和专业理论系等机构。目前有教工50人,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师资32人。学院有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龙山学者支持计划”入选人员1名。
学院建设了校内外协同一体的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聘请以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工程”和“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为主体的优秀一线教师为校外兼职教师,校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已组建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致力于打造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同频共振、共创价值,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全力培育总书记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学院拥有深厚的科研功底,五年来,教师团队获立51项研究课题,包括横向课题20项,纵向课题31项,其中纵向课题涵括国家社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5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6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项(重大招标课题1项、重点课题7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3项、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2项(重点课题1项)等,共获得1191万元科研到账经费。学院教师获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
五、共同培养、协同培育
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民教师,现有学生2152名,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11名,全日制研究生125名,本科生1916名。学院目前开设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化学(师范)等7个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和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各联合培养1个师范专业,在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科学与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8个方向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积极推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和课程改革,学生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管理,与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协同培育,教师教育过程突出师范性、强化学术性、加强实践性,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共同培养、协同育人、三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工作机制。
与雷丁大学、昆士兰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等校建立长、短期访学项目,促进学生海外留学。学生奔赴世界名校深造,包括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悉尼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南安普敦大学等。
六、注重课程 强化实践
创建“德知能”共生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课堂学习、小组讨论、见习报告、教案设计)的指导、记录和评价。
通过面试、笔试、教学设计、模拟授课、软硬件作品等多种形式,逐步替代以试卷形式集中进行期终考试的传统评价方式加强形成性建立道德、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评价结构。
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选择相宜的评价方式完善终结性评价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评价方式。
构建“三维三段”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重视筑牢学生专业能力,依照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建设充足、高质量的博士或高级职称师资队伍以及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学院重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项目,遴选优秀本科生参与课题组学习和研究;重视夯实学生实践能力,打造融合贯通的高水平课程体系,与地方政府合建南信大基础教育集团、江北新区基础教育研究名师工作室、南信大六合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已在江苏省十三个省辖市50余所中学名校合作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构建高校和地方基础教育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优质实训硬环境、软实力
学院拥有总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的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共计22间实训室,下辖微格智慧教室、多功能观摩室、智慧书写技能实训室、语音技能实训室、物理数字化探究实训室、心理健康教学实训室、教学研习实训室、心理沙盘室等实验室,承担了我校师范类教学实验活动的的平台作用。
自有实验室名称 | 数量 | 面积 |
智能微格实验室 | 9 | 520㎡ |
多功能观摩室 | 3 | |
物理教学论演示实验室 | 3 | 930㎡ |
心理实验室 | 2 | |
研习室 | 2 | |
书法实验室 | 1 | |
语音实验室 | 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
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3年,学院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六百余项。学生在创新创业类、学科类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斩获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省赛一等奖、第三届江苏省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大赛决赛特等奖、第十一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四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第十七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本科租)一等奖,多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大赛等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
七、课内课外,提升综合能力
为提升师范生综合素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民教师,学院实施“三堂四划”工作设想,通过打造一系列特色品牌项目,不断丰富育人内涵,强化学生文化底蕴、整体素质与职业潜力。对标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开展“敬学讲堂”特色活动,邀请教育界名家大咖,阐释教育理念,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对教育事业的荣誉感,开启学生教师专业成长的大门。学院创新育人形式,全方位提升师范生专业技能和教师素养,打造“中学校长论坛”学术报告特色品牌,邀请南京市名校校长做客“中学校长论坛”。
丰富第二课堂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落实“全员育人”,促进家校融合,开设“家长课堂”,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
博学堂主要围绕书法、插花、摄影、声乐、绘画、礼仪、形体、诵读、说课、心理辅导、游戏化学习、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等提升教师素养的项目来开展,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提升育人成效。将第二课堂的通识教育与第一课堂的师范教育形成学生综合能力养成的闭环。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干部创新性、模范性、服务性能力,学院开设“青柠”先锋骨干班,通过提案、沙龙访谈、素质拓展等形式,多途径开展学生骨干培养,旨在建设一支富思想、乐奉献、有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落实学业帮扶措施,提供提升教学技能、探讨学科问题、分享心得感悟的平台,学院特开设“青椒”小先生课堂。学业有困难、知识点有缺漏、渴望得到学业帮扶的学生,希望通过交流与分享、进一步提升学业能力的学生均可加入青椒小课,往期小“青椒”及小学员反响良好。
敬学讲堂和“博学堂”第二课堂
八、制度化、专业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健全院、系两级质量保障组织建设,开展全方位的日常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多措并举,建立常规、长效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层面,成立了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各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成效进行评估和检查,持续改进,提升质量。在学院层面,一是成立了院级教风学风督导组定期听课,来作为校级督导工作的补充,根据督导组提出的普遍性问题,聘请专家辅导,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二是建立了辅导员进课堂制度,检查学生学风,尤其是手机使用情况,协助教师提高课堂前排就座率和抬头率。三是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从学生角度评价人才培养和教师教学,反馈和解决学生诉求。另外,每学期学院会邀请中学校长座谈,从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对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反馈性的评价,进一步改进培养方案。
九、结束语
未来,教师教育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努力建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