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循商科主线,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商学院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管理系,1997年首次设立会计学本科专业,是我校最早创办本科专业的文科学院之一。学院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和供应链管理5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供应链管理为教指委首批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与京东集团共建供应链管理(京东实验班),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共建财务管理(阅江实验班),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院共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大数据与商务智能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工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国际商务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二、坚持党建引领,教学育人能力稳步提升
(一)强化党政联动机制,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民主化
建立党政联席会议事制度,教育教学工作重大事项由党委政治把关后,提交党政联席会决策,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从源头保障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党委会与党政联席会会议纪要
(二)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教学协同推进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建融入教学工作。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党员教师争当教学质量建设排头兵,其中会计与财务金融系党支部获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支部成员取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等教学成果。
获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
(三)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推动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9-2023年连续四年举办教书育人先锋、管理育人先锋、党建工作先锋、奋发学习先锋评选活动,不断激励我院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奉献,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商学院模范先锋评选活动
(四)落实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言行规范,鼓励教师奉献教育事业,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2021年吴崇获校“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20年史恒获“三育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
商学院主题党日活动
三、加强制度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持续增强
(一)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具体举措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 教育理念,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和戴明环理论(PDCA,Plan-Do-Check-Action),构建多元开放式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改进体系,贯穿教学各环节和培养全过程。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抓牢关键环节,明确标准规范
学院紧抓各个教学关键环节,针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考核、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关键环节强化过程管理,并依据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教学质量标准与奖惩规则。
2.完善保障体系,健全质控制度
(1)组织保障
依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过程模式,形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保障机构共同管理的质量建设组织体系。
教学保障与监督机构
(2)师资保障
实行校内外导师资格筛选制度、新教师配备导师制度、新教师三轮试讲制度、新开课程双重听课制度、优秀教师评议制度等,对新老教师的任职讲课资格进行动态管理。
教师培训与评议制度
(3)资金保障
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设备等项目列入专项投入,在财务预算方面保障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的中心地位。
(4)制度保障
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过程检查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系列教学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为日常教学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5)文化建设
通过督导监督、教学示范、集中备课等活动,促进良好教风;通过思想教育、奖学金评定、班级主题、先进个人评选等方法,形成优良学风;通过规范课程考核、强化考试管理、坚持考场巡视等措施,端正严肃考风。
3.监测手段多元,全员动态参与
(1)方法先进,方式多元
常规监控,实现全程监测。执行“三三三一”制度,即“三段”教学检查。在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定期教学检查。 “三级”随机听课。主要包括校—院—系三级听课机制。 “三项”定期评估。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一项”学情调查。依托常态化教学录播系统和信息化平台,开展学情调查与分析。
实时监控,推进精细管理。通过全校常态化教学录播系统,实时监控和回放课堂教学状况,成为教学质量监控与改进相结合的信息化平台。
重点监控,紧抓关键节点。紧抓质量监控关键节点,包括教师授课资格审查、教学过程监督、教学内容审核,课程考核管理等,实行重点监控;每学期组织对教学课件、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档案等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关键环节的教学质量。
(2)全员参与,全程跟踪
构建利益相关者评价制度。内部评价上,一是督导评教,校院两级督导年均听课16人次;二是同行评教,以教研室、课程为单位开展相互听课;三是学生评教,突出学生评教的主体地位。外部反馈上,一是用人单位评价,建立用人单位定期回访制度;二是毕业生评价,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和满意度调查;三是专家评估,聘请省内外专家,全面“把脉”“诊断”人才培养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专家意见整改。
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全过程评估教学环节。对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选用、师资配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和手段、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实习过程、毕业论文选题、论文答辩与质量等方面进行定期和专项抽检。
(二)建设成效
近三年,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未出现教师教学事故和学生考试严重违纪现象,督导评教优良率95.13% ,同行测评优良率100%,学生评教优良率100%,2023届毕业生满意度达98.6%。
四、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拔尖特色人才培养
(一)推进拔尖特色培养,专业实力稳步提升
面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学院坚持“交叉融合”“数据赋能”等新商科建设要求,遵循“强化特色、优化结构、示范引领”建设思路,专业建设取得多方面突破;大力推进特色与拔尖示范办学,与京东集团共建供应链管理(京东实验班),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共建财务管理(阅江实验班),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商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情况
2021-2023年本科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情况
专业 | 2021 | 2022 | 2023 |
财务管理 | B+ | B+ | A |
会计学 | B+ | B+ | B+ |
人力资源管理 | B+ | B+ | B+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B+ | B | B+ |
(二)打造精品课程教材,教学成果实现突破
《会计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等6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精品)课程;获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7项、教学类获奖17项(含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3项),获批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团队1个;出版《管理学》《会计学》《环境财务会计》等省级重点教材25部。
《会计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深化分类培养改革,强化课程交叉融合
一是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教学思路,持续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二是推进“分类塑型”改革,大力培育“三型”人才。通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遵循“基础层→应用层→提升层”能力进阶轨迹,构建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综合培养体系;三是构建“协同育人”模式,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升级“大类招生、方向分流”培养方案;“金课引领、名师领衔、跨院选修”优化课程体系;推进“专业+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深化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度,全面服务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本科生1500余名,为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全面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度,重点围绕学生学业、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升学就业、学术研究等进行全面指导。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保持在96%以上,其中国内外升学深造率达到40%,考公考编15%;出国学生90%以上进入QS世界排名前200高校深造;考研录取学生中有80%以上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近20%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商学院本科升学就业优秀学子
(五)学科竞赛成果丰硕,实践创新能力凸显
2023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项,学院师生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竞赛等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31项,国家级获奖250人,省级获奖316人。历届毕业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占比90%以上,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与训练项目立项证书
五、结束语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师资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育人环境。在学科发展、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双创教育等方面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为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输送近万名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级管理人才,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