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 管理工程学院:筑基“管”理之本,智驭“工”程未来,精耕实践教育,培育领航英才

发布者:李亚坤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39

一、秉承管理之本,推进学科创新发展

管理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由原经济管理学院重组分设而成,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00年。管理工程学院具有完善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应急管理2个学术型硕士点;金融、保险、图书情报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数据与决策分析”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专业;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保险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7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金融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顺利通过英国图书信息专业协会CILIP国际专业认证,是江苏省首批A类品牌专业。学院于2024年3月顺利加入全球顶级信息学院联盟ischools。

管理工程学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管理工程学院CILIP认证以及ischools联盟

二、坚持党建引领、深耕立德树人使命

管理工程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规范、融合、特色”工作理念,围绕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立德树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领导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刀刃向内,规范学风建设体系

实行领导干部每周查课制度,抓好学生到课率、前排率和抬头率。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积极引导学生考研出国。学院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学子宣讲活动,学风建设暨表彰大会、“管贤之声”、“科普周末”等系列活动,规范“以党风领学风、以管理正学风、以教风带学风、以班风促学风、以榜样树学风”的学风建设体系。

(二)融合多元模式,开拓育人新动能

学院党委融合“一核多元”模式,打造“四德四有”育人工程,将党建工作与思想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筑牢党建同心圆。学院信息管理系支部获评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党委制定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工作制度,加强对各支部的沟通联系,有利于对教师支部教学科研和学生支部人才培养的指导。创建紫菁谷创新创业学院,为培训育人提供新舞台。

(三)推行鹰才项目,打造靶向培育新特色

发挥党建在学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学院党委安排学院领导、党委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各系主任深入学生群体,每年从大一学生中选拔培养对象,每人联系培养1-2名学生,通过但不局限于思想引领、生活关怀、生涯规划、学业辅导、就业引导等方式,实行“鹰才工程”培养模式,推行一批“雏鹰班”和“精鹰班”,引领并形成一批师生党员“党建+”育人品牌。

三、制度标准双轮驱动、提升教学质量保障能力

(一)注重制度建设,形成“运行-评价-反馈-改进”教学质量管理闭环

学校和学院长期以来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学校梳理了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将质量标准文件汇编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建立了基本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近年来,管理工程学院各专业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遵循“以生为本、效果导向”的质量管理理念,按照持续改进的思路,完善和制定了覆盖学生培养全过程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培养质量保障

(二)强调标准引领,传播教学规范影响力

以CILIP国际认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等标准指引专业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强化“省部→国家→国际”贯通的人才培养基准。立足产业人才需求差异,对标CILIP国际认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等高层次标准,建立突出数据能力培养的课程链和实践链,对教学资源进行解构、重组和优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为纽带,贯通三链之间的各环节。通过交互接口和反馈机制,形成“标准链为基准、课程链为核心、实践链为支撑”的三链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目前学院承担教育部管工教指委专业课程思政、专业规范与教学质量等标准制定。

四、坚持守正出奇,深化教育教学水平

(一)师资队伍

管理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海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截至2023年5月,学院教职工总数102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讲师39人;学院学位点拥有校内外博士生导师34人,学硕导师57人,专硕导师7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为100﹪,学院教师平均年龄37岁。学院还在海外高校和知名金融机构聘任了多名非全时专家。学院有多名教师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层次人才项目。

学院人才队伍

(二)教育教学成果

学院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贯彻“协同育人、链式融合”理念,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联合知名企业(摩根大通、华为、中兴、苏宁、京东等)实施“产业教授”计划,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及实习实训,构建了市场需求驱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验实习条件。《统计学》《生鲜肉行业可持续冷链运营管理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等6门课程获批省一流课程,出版教材30余部。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省优秀微课竞赛一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并有20余位教师获得校级以上教学优秀奖。部分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多名学子到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伦敦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学习深造和交流访学。多名毕业生被国家税务局、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中国移动、中国邮政等企事业单位录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学院教育教学成果

“数据赋能、三链融合”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学生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以生为本”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学生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学院荣获校“考研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招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升,毕业生质量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五、结束语

展望未来,管理工程学院将以学校“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坚持“开放发展、协同发展”方针,继续深化改革,积极协同创新,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致力于“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办一流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58731094
邮件:shpg@nuist.edu.cn
Copyright©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 备05007124号-1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187号 NUIST备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