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 海洋科学学院:海纳百川,勤毅创新

发布者:李亚坤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71

海洋科学学院承担着培育国家海洋科技人才的重要职责,以“海纳百川,勤毅创新”为院训,矢志打造出具备全球眼光与创新能力的海洋科技精英。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学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时刻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通过不懈努力,在卓越本科教育体系的构建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本科教育教学注入了崭新活力。

一、海洋梦想,蓝色引领

(一)学科发展迅速,专业发展均衡

海洋科学专业于2003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隶属当时的大气科学学院,2005年组建海洋科学系,2008年被评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2012年获江苏省重点专业。2012年1月,海洋科学学院正式独立运行,同年自主设置海洋气象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201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达成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协议,重点建设海洋科学专业,2015年增设海洋技术本科专业,2017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获批海洋科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增设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同年增设国科大海洋科学联培班,2020年获批海洋技术国家新工科项目,2022年海洋科学获批“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发展历程

(二)师资队伍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全面推动师资队伍发展的国际化。在新加坡、德国、法国等设立海外招聘驿站,积极引进国外优秀学者,打造教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24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优青1人、其他省部级人才13人),副教授10人。学院聘请了10多位国内外知名海洋学家为兼职教授,其中,双聘院士3人、海外院士2人。学院组建了包含3个江苏省双创团队、5个研究所在内的11个科研团队。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等10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超过1.2亿元,发表论文500余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

(三)教学设施完善,实践训练全面

学院教学实验设备齐全,拥有10多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风波流水槽实验室、基础流体力学实验室、海洋生化综合实验室、海洋技术装备教学实验室、海洋声学综合教学实验室、江苏省海洋动力遥感与声学重点实验室、声学水池等。实验室总面积约为1200多平方米,千元以上仪器设备170多件,仪器总价为2000多万元,包括水槽及波流系统、旋转平台系统、地波雷达、海面高光谱观测系统等大型仪器。国际地球流体旋转实验平台(iGFDL)正在建设大型旋转水池直径14米,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旋转水池。实验教学体系齐全,通过多层次实践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和科研创新意识,为实现培养海洋科学相关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部分实验室与实验设备

二、立德树人,党建先行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海洋强国战略任务,党建引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舵”,把准学生成长成才“新航向”。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推动“教学相长”。坚持不懈抓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努力培养具有海洋文化精神的一流海洋科技人才。2022年-2024年学生本科升学率持续上升,接近70%,我院学生在大创等竞赛领域也斩获银奖,部分学生毕业论文获评省优论文;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和海洋技术系被评为校“师德先进集体”;《海洋调查》课程和《流体力学》课程团队在2023年荣获教育部大气科学类专业课程思政优秀课,这不仅是对我院课程思政建设的肯定,更是对我院教师团队专业素养和思政育人能力的认可。学院将持续抓党建促发展,围绕海洋文化精神设计,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各级党校学习、信仰公开课、主题党课团课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学生样板党支部,引领学生坚定“蓝色信念”,共筑“蓝色梦想”,争做海洋强国战略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三、质量为重,保障有力

(一)强化质量导向,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学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系统建立质保体系,全面规范质量标准,不断强化质保机制,营造全方位的质量文化,提升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能力。学院以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海洋科学学院相关规章制度作为依托进行教学运行管理。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学院探索出海洋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测体系,包含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教学质量数据收集、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评价分析等工作流程。学院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管理秘书,系主任、学生工作主任等组成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教学管理队伍树立“服务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关心人,在管理的每个细节上,体现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保障了管理工作的良好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学院围绕专业培养特色,积极开发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模块化建设,并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以OBE教育理念重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并根据课程进度,及时调整专业课程授课学期,使课程衔接更加合理。从教学方式、教材建设和教改项目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研讨式、项目式、探究式和混合式的教学方式,解决讲好课、教与学、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问题;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精品教材,体现科学性和前沿性;通过教改项目,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培养有专业特色的卓越人才

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三)领导深入课堂,学风学业双向提升

学院领导班子深入课堂,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及时反馈问题,这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学院设立双班主任和班导制度,加强学生学风建设,还通过学生班委的能动作用,提高到课率、前排就座率、抬头率和师生互动率,进一步强化了课堂学习效率。此外,学院还组织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充分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精神。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业进步和优良学风的形成,为学院本科生升学率的逐年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学院升学率已达到68.80%,这既是学生们努力的结果,也是学院学业帮扶和学风建设的显著成果。

学风建设

四、教学改革,持续创新

(一)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我院积极支持并鼓励教师投身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凭借出色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学院成功获得了国家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省级重点教改课题,以及学校A类和B类平台课项目的资助。学院积极开发线上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和微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近五年来,学院荣获了1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5项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成功主持了40多项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并发表了30多篇教学论文。

(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我院组织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年轻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引领他们参与各级教学竞赛。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省级以上的教学竞赛中屡获殊荣,充分展示了学院的教学实力和水平。学院教师团队潜心于教学研究,已出版教材12部,其中4部荣获省级重点教材称号,并获得2项省级教材基金资助。此外,学院还建设了《物理海洋学》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

部分教学获奖

(三)完善专业培养体系

我院已经构建了完善的本、硕、博教学体系。借助本硕导师无缝衔接计划,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共同建立本硕联培机制。通过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导师制,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学院还与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Bedford研究所、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法国Grenoble Alpe大学等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境外合作交流项目,共同培养一流特色人才。通过这些举措,学院在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一)以发展助力为“桨”

为了持续为学生成长注入动力,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涯阶段,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践、预就业实习以及出海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同时,学院还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并创建了科技学术类社团,鼓励低年级学生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这些举措不仅营造了浓厚的科创氛围,还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二)以实践创新为“帆”

积极探索学生成长的新途径。学院以六个导向为基础,积极访企拓岗,与近十家企业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同时,学院也积极拓展与国际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与俄罗斯、法国和美国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共获得了3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其中包括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以及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等。同时,学生们还主持了50余项大创项目,发表了40篇学术论文。周钰、周书逸等10余名学生更是荣获了国家奖学金和江苏省三好学生等荣誉。在过去的五年里,学院本科生国内外升学率平均达到了52.9%,就业率更是保持在96%以上。值得骄傲的是,周书逸、陈思怡等20多名优秀学子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

部分学生竞赛获奖证书

六、推进自评自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院全面推动审核评估工作

自2012年建院伊始,学院就将本科教育教学置于核心地位,不断深化自评自建工作。遵循学校审核评估工作安排,成立了由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各系主任共同组成的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为确保自评自建工作的有序进行,学院通过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议及全院教师大会,深入宣讲并广泛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审核评估与自评自建工作,从而为自评自建的平稳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细致领会、迅速吸纳专家组的考查意见,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研讨并制定预评估的整改措施,及时发现并弥补不足,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教育教学水平自评自建

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追求卓越成果、坚持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理念,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以课程负责人为引领,全面加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建设,并注重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学院以教学团队课程群为依托,以教学竞赛为驱动力,不断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积极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推动多层次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培养海洋科学领域的基础拔尖人才和新工科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学院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借助“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以及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建设等,系统地推进海洋科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为了持续完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学院还相继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创新实践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本硕无缝对接导师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三)教育教学档案的自我审查

我们学院始终坚持“持续改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教学的规范性。为此,学院出台了《课程考试考查材料归档规范》《实验课程材料归档规范》《毕业论文材料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为教学档案的整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制度保障。为了确保教学档案自我审查的有效性,学院组织了教师自查、互查以及学院复查三个环节。针对课程大纲的不完善、试卷合分错误、毕业论文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学院安排了专项检查,并督促相关教师进行整改。这不仅提升了教学档案的完整性和精确性,还帮助教师改进不足,提高水平。

学院开展的教育教学水平自评自建

七、结束语

海洋科学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海纳百川,勤毅创新”的理念,通过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基于OBE理念的“运行-评价-反馈-改进”质量管理闭环,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为学生成长成才把握新航向,围绕海洋文化精神进行教育设计,鼓励学生坚守“蓝色信念”,共同追求“蓝色梦想”,立志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为了满足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并解决关键难题,学院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学科布局,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更开放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学院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品德高尚、基础扎实、具备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58731094
邮件:shpg@nuist.edu.cn
Copyright©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 备05007124号-1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187号 NUIST备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