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立德铸魂,实践强能,科教融合,创新提质

发布者:李亚坤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63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原水文气象学院)成立于2011年6月,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2017年10月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重点发展以气象、信息为特色的水利工程学科,为应对变化环境下洪涝、干旱、水资源紧缺等重大水文气象灾害问题培养复合创新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持。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立德铸魂,实践强能,科教融合,创新提质”的创新育人新模式。

学院下设水文气象学系、水文水资源系、智慧水利系,拥有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模块)、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智慧水利3个本科专业,水文气象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以及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城市水务与水利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旨在培养推进国家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于数字中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全局战略的创新性人才,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特色水利本科专业。

学院组织架构

一、党建引领新征程,立德树人育英才

学院以“党建业务双强双促”为目标,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通过“党建领航+政治引领、党建创新+组织管理、党建赋能+学科建设、党建协作+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打造基层党支部队伍、深耕课程思政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系列举措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一)牢抓基础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效能

水文水资源系、水文气象学系、智慧水利系三个教工党支部及学生党支部,坚持以支部书记为领导核心,以支委成员为坚实后盾,紧密结合党建与业务工作,全面提升党支部成员的综合素质。以“书记项目”提升基层党建效能,以样板党支部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学院党委获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水文水资源系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获得“最佳党日活动”荣誉,水文气象学系教工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水文气象学系教工支部、学生党支部被评为校“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提高了四个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大思政”育人体系,思政教育无痕融入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明确学院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定位。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思政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确保思政教育全覆盖、全程贯穿。同时,加强对教师思政能力的培训和引导,提升教学水平,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探索适合思政教育的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按照学校学院专业思政教学指导意见,积极推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近3年,学院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项,获第二届水利院校德育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获水利职工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1次。同时,申报的《传承新时代水利创新精神,校企融合践行创新育人》案例推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专门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把师德师风考核列为教师考核之首,坚守底线零容忍,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制度,积极引导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将教书育人和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相结合。院长袁星入选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王洁老师获评“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等。

教师部分获奖或荣誉证书

二、构建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持续优化健全教学规章制度

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力协作、高效运转。学院依托学校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学院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从管理、教学、评价、奖惩四个方面着手,严控教学环节,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本科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促进了优良学风和教风的形成,提高了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部分规章制度

(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重视建设质量保障队伍,以保证日常教学事务有序进行。通过成立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学生教学信息员等质量监控队伍,完善《院级教学督导员工作条例》《教学信息员工作条例》《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教学环节检查办法》等质量保障相关制度文件,学院实现了教学质量保障的精细化、常态化、制度化,完成了系室师资配备、授课任务分配、课程考试组织、课堂教学巡查等各项工作。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提升专任教师教学水平。基于学院中青年教师占比高的特点,通过建立“老带新”体系、推荐教师参与教学竞赛、制定专门申报激励政策,学院以青年教师为抓手,队伍建设日臻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院获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次,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教学讲课竞赛获奖3人次,江苏省微课竞赛一等奖1人次。

(三)全程闭环监控,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

学院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全程闭环监控。学院领导挂帅、各系主任和代表教师全程参与,将教学巡查和观摩常态化、教学研讨和师生座谈定期化,通过现场听课、线上督导、教师自评、学生评教等手段,拉近教师和学生距离,积极掌握教学学情,实现教学闭环监控。此外,学院不定期开展课程档案抽查、毕业生回访等工作,完善了教学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质量闭环监控

三、守正创新立教,培根铸魂育人,教学成效显著

(一)外引内培齐发力,一流师资育人才

学院秉持“人才优先、团队协作、优化结构”的师资建设理念,积极打造卓越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41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2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创业人才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11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人。学院中青年教师博士率达到100%,具有海外经历教师占比达100%,构成了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创新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职称和年龄结构

 部分人才项目

(二)深度产教融合,多元平台协同育人

学院依托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气象、水利、信息等学科相互支撑、交叉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积极谋求同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重点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的综合型高级人才,强化对防灾减灾国家战略以及水利部门、水利行业中心工作的联络与支撑作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聚焦水利数字孪生、水文气象防灾减灾等优势合作方向,着力推进教学基地建设。学院与江元(天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贵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诸多产业合作项目研究。此外,学院与水利部信息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广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长江下游局大通水文站、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等10余家单位共建了教学实习基地。2023年,学院获批“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产教融合案例1次。

学院平台(基地)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教学资源,协同实施教学

(三)彰显特色,强化教改课程建设

学院围绕水文气象培养特色,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重点,通过教改项目,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培养新时期水利创新工科人才,主持20余项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其中省级教改课题3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获批局校共建精品教材、江苏省高校重点教材立项1项,出版十三五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全英文教材3部;获省级一流课程2项、校级一流课程4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项、获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1项,全英文授课及双语授课课8项,“课程思政”专项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入选优秀“课程思政”教案1项,入选优秀在线教学调研报告1项,荣获全国水利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还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水文气象学国际教育和培训任务。

部分全英文和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重质量,赛促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与教务处合作首创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实验班,聚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新工科理念,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突出品格素质培养与复合型知识结构构建,创新专业融合、项目驱动,以赛促学,完善具备全球视野的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突破口,强化产学融合、学用统一,开拓工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近3年,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超50%的本科生在荣获省级以上殊荣,获国家级奖项23项,省部级奖项18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7项。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团队1次,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生2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3次,江苏省三好学生1次,“全国水利院校十佳未来水利之星”提名奖1人次。

本科生荣获的国家级及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部分)

文化、实践、学术育人

四、加强中外合作,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水文院积极开展中外合作,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交流、完善国际培养体系、推进国际合作计划、编写国际教材专著等形式,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近三年来,学院组织了国际华人青年水科学协会(CYWater)第九届夏季会议,来自杜克大学、奥斯丁大学、澳联邦科工组织、哈佛大学等50余家海内外单位的90余名学者与会报告,参会人数达500余人;参与组织了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年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年会、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年会(AOGS)、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年会(IUGG)、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协会(IAMES)年会等众多会议的分会场;学生在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18人次,赴香港、日本、多伦多等地区交流访问。

组织国际学术会议,赴多地交流访问

学院依托学校大气科学一流学科优势,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促进对外交流;开展国际合作伙伴提升计划,进一步推动与德国、英国等高校全方位国际合作,主动对接国际需求,参与世界气象组织(WMO)水与气候联盟(Water & Climate Coalition),连续两年开设WMO“水文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培训课程(Training Course on Monitoring and Warning of Hyd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名气象系统工作人员开班授课,持续增强学院影响力。

在学院大力推动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初具成效。学院优秀学生录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等高校深造,外籍学生入院攻读水文气象学博士学位;学院教师主编英文专著2部,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ence》正刊发表的骤发干旱领域论文被选为同期亮点成果。

学院加强中外合作和人才培养成效

五、凝聚共识全面自查,全力落实立德树人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院气象特色水利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此,我院专门成立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修订学院本科评估相关规定与制度,召开学院动员会、全院教职工工作会议,凝聚共识,广泛开展师生动员,面向师生开展评估知识宣讲,制订本科教学检查工作方案,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检查、课程归档材料检查与帮扶,已经开展三轮学院教师本科教学与档案自查工作、两轮学院教师互查工作,实现了对近三年全部教学档案的检查与整改,同时学院于5月份启动内部预评估工作,以保障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院迎评工作流程

六、结束语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始终坚守“立德铸魂,实践强能,科教融合,创新提质”的育人理念,将以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为契机,筑牢学生终生献身水利的思想根基,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强化学生实践创新强力,持续提升教学教育水平,聚焦“水文+气象”、“水文+人工智能”的交叉复合型新时期水利人才的培养。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58731094
邮件:shpg@nuist.edu.cn
Copyright©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 备05007124号-1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187号 NUIST备81028